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和二十大精神,2022年6月以来,核西南院以数字化提升企业产业质量为重点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导向,聚焦主责主业,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在数字孪生建模及应用、工程信息化、城市安全应急、智慧矿山建设、知识体系建设、“双碳”战略等领域,积极与城市管理者、基础设施运营方、能源端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和实践研究,加强企业数智化管理进程,赋能公司传统产业发展。一年来,公司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推进了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6日,核西南院参加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国家电投集团5G+智慧绿暖零碳惠民项目”课题获本次大赛三等奖
聚焦安全发展 为安全应急管理赋能
↑“国家电投集团5G+智慧绿暖零碳惠民项目”分别获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三等奖、四川省一等奖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核西南院聚焦安全发展,精准谋划,在安全生产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上发挥创新引领和安全保障作用,面向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等提供一站式数智化解决方案,为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赋能。搭建了城市安全发展及应急管理数字化平台、矿山安全应急平台及四川资源安全管理平台等系统,打造了国内首套基于三维实景的“超融合”安全管理平台,助力宜宾南溪获评四川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并在成都东部新区及西藏6座矿山进行拓展应用及开发,该系统于2023年获得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聚焦管理服务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口腔正畸全产业链赋能系统”获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大赛一等奖、“五十强高价值应用方案”
为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是当前城市治理领域面临的新课题。2022年3月,住建部提出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的建设指南,将公众服务系统作为应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核西南院积极相应,参与成都城市管理“一网统管”联合实验室系列研发,牵头开展城市管理公众服务知识图谱及辅助决策课题研究,相关成果受到住建部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公众服务知识图谱在提高城市治理公众服务智慧水平中,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创新性,可为城市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对提升城市管理部门的业务能力、强化政策宣传推广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可复制、可推广价值。该课题于2023年5月顺利结题,并获得省委网信办“2022四川省网络综合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优秀解决方案”。
聚焦“双碳”经济 助推绿色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核西南院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双碳领域和数字化城市建设方面深入探索,与成都市城管委、成都市数字监管中心、四川省建筑科学院、蜀道集团、国家电投西南能源研究院等机构在双碳和城市治理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参与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一网统管”联合实验室的“城市管理双碳智控”课题研究,并基于双碳课题研究成果打造了“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碳分析系统”。承担了蜀道集团“公路工程碳排放体系”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公路工程碳核算体系研究及相关软件开发,积极推动四川省绿色公路建设。同时,还积极参与到由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省建设科技发展与信息中心牵头的《四川省公共建筑运行碳排放监测系统技术标准》编制工作,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聚焦赋能增效 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
↑核西南院在第二届信息技术服务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比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
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服务品质、产品质量,核西南院聚智产业变革,聚力产业融合,打造数字化产业链新业态,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一方面,以自然资源数字化、工程数字化、智慧管理等产品为主要内容,大力推动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快推动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扩张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数据变现,加快构建数字化业务流程,为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已完成50余个工程项目数字孪生,已形成市政、交通等领域的数字孪生开发及应用实力。建立核心自主的电子沙盘平台,实现了三维实景模型在工程管理、运维、培训等行业领域的场景应用。结合自身系统平台建设能力顺利完成了成都城投、中铁二十五局、水电七局、金堂智慧桥梁等10余个建管养平台开发。另一方面,深化数字化手段在公司管理运营全过程的运用,推进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协同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经营、生产、财务、项目、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等全方位的内部数字化管理体系,促进业财一体化,促进数字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增强企业数字化赋能成效,推动管理升级。目前,该平台一期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预计今年7月上线试运营。
未来,核西南院将继续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势头,立足“自然资源+数字”,深化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交流合作,加强科技研发和能力提升,加快以BIM等数字孪生技术场景应用、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企业管理信息化与决策分析、双碳+新能源应用、智慧矿山建设、知识体系应用为主要方向的数字化板块建设,提升在自然资源灾害监测、预警和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能力,打造高质量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产品,努力为四川防灾减灾工作和自然资源投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努力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服务,推动高端价值产业建设。